胃炎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胃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重大影响。今天,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医师将从胃炎的概述、常见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向大家介绍胃炎,以提高公众对胃炎的认识和理解。
01什么是胃炎?
胃炎是一种病理状态,是指胃黏膜对各种损伤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胃的上部和幽门区域。根据发病特点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类。
急性胃炎:急性胃炎是胃黏膜急性炎症的临床表现,常由病毒、细菌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引起。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胃黏膜长期存在的炎症状态,可分为非萎缩性和萎缩性两种类型。
02 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物理原因造成:长时间吃一些粗糙、辛辣、过咸、过甜,胃粘膜受到粘液的损伤,长时间的不进行治疗,很有可能就会形成浅表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胃炎最常见的感染因素,可引发急性和慢性胃炎。
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长期或过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会引起胃黏膜损伤,导致胃炎的发生。
自身免疫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是免疫系统攻击胃黏膜细胞的一种疾病,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03 胃炎会出现哪些症状?
上腹疼痛:胃炎患者常出现上腹疼痛,可为隐痛或灼热感,可能与食物摄入相关。
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胃炎常见症状,表现为腹胀、嗳气、饱胀感和打嗝等。
恶心和呕吐:胃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特别是在饭后或摄入刺激性食物后。
04 如何诊断胃炎?
病史和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包括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和诱发因素等。
体格检查:医生可能进行腹部触诊和听诊等体格检查,以评估腹部情况和发现可能的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常用实验室检查包括幽门螺杆菌检测、血液检查和呼气测试等,有助于胃炎的诊断和评估。
检查技术:内窥镜检查和组织活检是诊断胃炎的重要手段,可以观察胃黏膜的状况和获取组织样本。
05 诊断胃炎之后如何治疗?
非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胃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包括规律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药物治疗:胃炎的药物治疗包括抗酸药、抗生素和黏膜保护剂等。抗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PPI)可减少胃酸分泌,帮助减轻症状和促进胃黏膜的修复。抗生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的根除治疗是常用的治疗策略。黏膜保护剂如胃黏膜保护剂和胃黏膜修复剂可帮助保护胃黏膜并促进愈合。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特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的关键。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疗程一般为14天。
06 预防胃炎,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预防措施:提倡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避免与感染源接触等。食物安全也是预防胃炎的重要方面,避免食用生的或不洁食物。
注意事项:胃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时间。避免过度饮酒、减少或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及避免刺激性食物等。